
順豐快把我們公司挖空了!
一位大型醫藥商業的員工,憂心忡忡的說:“順豐太能挖人了,先是物流公司老總,把他們冷鏈做起來;現在是采購老總,把客戶拉過來,高管快被他們掏空了”。
抽水機似的從醫藥行業挖人,順豐摁下進軍醫藥的“快進鍵”,醫藥配送大戰一觸即發。
▍順豐進來,第一個就是要搞死“返點”模式
順豐進入醫藥配送行業,不要把它當成一個孤立的案例來看。它是國家藥品配送政策的實踐和響應。且看近期國家相繼出臺的相關政策:實施兩票制,鼓勵一票制;藥企和醫院直接結款、藥企向商業公司支付配送費;醫藥代表不承擔銷售任務;引進第三方物流……政策可謂刀刀見血,直逼七寸!醫藥商業公司當然會感到壓力山大。
而這些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順豐這類社會快遞公司。這也符合社會經濟規律,因為社會物流配送公司是國家的基礎設施之一,政策當然會把它利用好,盡可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。最關鍵的是,它不僅費用低,而且能夠較好地解決藥品配送的問題。
那么,順豐進了醫藥圈,將給行業帶來什么?小編認為,它第一個要搞死的就是“返點”模式!
按照此前的醫藥配送模式,醫藥商業公司從生產企業或第一票的商業公司接到藥品配送業務,大多會拿到幾個點的“返點”,這個“返點”是按照藥品金額來計算的,費用巨大。如果按4個點的“返點”計算,配送一箱藥品的費用可能會達到幾百,甚至幾千元。而如果這些配送業務由順豐來完成,快遞費用可能只需要幾十元,差距之大,可見一斑。如果上面講到的一系列新政策實行到位的話,醫藥配送類商業公司的營利模式將受到致命的挑戰,可以用“窮途末路”來描述。
這要從“兩票制”,甚至“一票制”條件下,藥品配送模式來看。,將來政策引導下的藥品流通模式可能是,藥品生產企業組建學術團隊推廣促進銷量,通過商業公司將產品配送到醫院。在這個模式下,藥企為了節省費用,完全可以繞過分銷商,通過順豐等社會第三方物流實施藥品配送。分銷商將退出這些企業的藥品流通體系,“返點”模式也將不復存在。
▍優勢明顯,快速干掉配送商
純配送的商業公司不堪一擊,順豐最大的殺器是價格。
順豐進入醫藥,速度快、網點多是優勢,更重要的是模式的顛覆,以往大商業配送,都是按幾個點來收取配送費,藥品越貴,獲得的配送費就越高,比如一盒藥10000塊,收5個點,配送費就達到500塊了。
但順豐是整箱地配送,一箱多少錢,就是社會物流的錢,配送費一下子降的可能十倍不止。對于上游藥企來說,配送又快又便宜,沒有理由不選擇順豐等第三方物流。
隨著順豐等先后入局,大的醫藥物流商被晾在一邊,搭不上藥品從廠家到醫院的利益鏈。第三方物流對行業最大的沖擊力,就在這個點,并且優勢明顯。
▍借兩票制,和分銷商大戰來即
而分銷商卻是塊硬骨頭,順豐暫時未必啃得動。
從上游藥企打款發貨,對下游醫院墊資至少半年,組建推廣團隊開發上量,順豐有能力做這些工作嗎?顯然不能,順豐物流的企業特性,決定了它還是要干快遞送貨的活兒。進醫院趟這個深水?退避三舍還來不及!順豐在這個環節,想要撼動分銷商的市場,幾乎沒有勝算。
但是,凡事就怕但是,醫院這個深水,政府其實也不想讓分銷商趟了。“兩票制,鼓勵一票制;藥企和醫院直接結款、藥企付商業配送費;醫藥代表不承擔銷售任務;引進第三方物流”等等措施,目的只有一個:藥企和醫院之間的環節越少越好。
▍和分銷商勝負還不清晰,但沖擊很明顯
政策規劃的理想模式是,藥企借商業配送產品進醫院,組建學術團隊推廣促進銷量。在這個模式下,藥企完全可以繞過分銷商,通過第三方物流配送,又快又便宜。分銷代理商能夠集體退出醫院,政策的目的就達到了。
隨著兩票制的全國逐步推進,這種模式出現的概率比較大。不過,有一個因素不能忽視,那就是分銷商的實力。哪個分銷商的手里沒有幾家核心醫院?其背后的關系也根深蒂固。在崇尚“變通”的環境里,政策執行會不會走樣?還有待觀察;會出現什么樣的新現象?時間會告訴答案。
無論如何,順豐進入醫藥行業,對純配送商業和分銷商,都會帶來變化。有致命的威脅,也有虎視眈眈的震懾。而隨著政策主動引入第三方物流進來“搞點事情”,順豐、圓通等迅速踏入醫藥圈。至于郵政,藥品很特殊,還是先把快遞搞快點,再說吧。出現這種情形,可能有些醫藥商業公司會覺得很“苦逼”:企業好不容易通過GSP認證,卻被順豐等后來者一夜之間拍在沙灘上,這對自己公平嗎?其實,公不公平無需麻煩醫藥商業公司去吶喊——國家允許順豐等社會快遞公司涉足藥品配送并不是沒有準入門檻,如果順豐們要建庫,肯定要通過GSP認證;如果藥品配送中有冷鏈要求,肯定會要求順豐們達到冷鏈標準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
【本文為轉載,我們不保證其準確性,不對其觀點負責】